根据学校召开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大会的要求,医药与护理学院于2019年10月24日在全体党员(含入党积极分子)中开展以“新中国70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”为主题的党员活动,会议由乔赛男书记主持,聂欣副书记做报告。
教育是国家进步、社会发展、经济繁荣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。新中国的教育是在一个经济落后、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回顾70年发展,今天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。
一、1949----1976年教育建设起步阶段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教育事业百废待兴,中国人口文盲率达80%左右。小学、初中和高中入学率分别仅为20%、6%和1.5%。普及教育、扫除文盲、破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教育、确立社会主义教育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成为当时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。
二、1977----2005年义务教育稳步发展阶段。
1977年高考恢复。10月12日,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。中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和机遇。19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规定自7月1日起,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。2000年底,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,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地区人口覆盖率达85%,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%以下。
三、2006----2012年素质教育成为新使命阶段
2006年9月1日,新修订的《义务教育法》正式施行,新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;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;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。2012年,国务院下发《问鼎在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、《问鼎在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》。截至目前,全国92.7%的县(市、区)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
四、2013-2019教育事业现代化、突飞猛进发展阶段
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议,会议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,而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将带动教育事业进入下一个纪元,教育现代化是新趋势。
教育为国之大计。2018年9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“教育是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,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、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。”教育的强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,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办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新中国成立70年来,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门技术型人才、科技创新型人才,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化,高等教育快速发展,学前、职业、特殊教育不断发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