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问鼎在线(中国)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网站问鼎在线(中国)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正文

美育润心,艺启成长 ——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

作者:时间:2025-03-25点击数:


艺术是心灵的镜像,美育是情感的纽带。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学院立足学科特色,以非遗技艺与艺术创作为载体,构建“以美养心、以艺育人”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,探索艺术表达与心灵成长的深度联结,为师生及教育工作者搭建情感疗愈与专业发展的桥梁。  

一、美育赋能:艺术疗愈的心灵价值

学院深入挖掘艺术活动的心理疗愈功能,将衍纸、绘画、手工等创作形式转化为情绪表达的“非语言通道”。通过色彩、线条、触感的多维体验,学生在调和颜料、卷曲纸张的沉浸式创作中,自然完成情绪释放与压力疏解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艺术创作能激活大脑愉悦中枢,螺旋纹路的延展可隐喻内心的波动,色彩的渐变则暗示情绪的转化。学院将心理健康目标融入美育课程设计,让每一次艺术实践成为自我觉察与心理调适的契机。  

二、课程创新:培育“艺心双修”教育者

在《幼儿艺术教育》《美育心理学》等课程中,学院创新“艺术+心理”双模块教学模式。通过“情绪色彩日记”“团体协作创作”等课题,学生不仅掌握绘画、手工等教学技能,更习得通过艺术作品解读儿童心理状态的能力。课程弱化技术评价,鼓励学生记录创作中的情感变化,培养其用艺术工具疏导儿童焦虑、恐惧等情绪的专业素养。教师团队研发“纸艺情绪角”“动态绘画日记”等工具,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融入幼儿园日常美育场景,让每幅作品成为师幼情感对话的媒介。

三、长效机制:构建全域美育生态

学院打造“三维一体”育人机制:  

1. 资源开发:建设非遗美育资源库,整理艺术疗愈案例及心理指导方案;  

2. 师资培养:开设“教师艺术心理工作坊”,提升教育者从儿童涂鸦中识别情绪信号的敏感度;  

3. 社会延伸:与幼儿园、家庭联动推广“十分钟亲子艺术互动”,让美育从校园辐射至生活。  

教育部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》强调,美育应成为温润心灵的重要载体。学院的实践表明,当艺术创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遇,美育便超越了审美范畴,成为照亮心灵成长的烛光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探索艺术与心理的融合之道,让教育者与儿童在色彩与线条中寻获内心的宁静与力量。